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大年初五到駁二~積木展

全球十大必看展覽之一~"積木夢工廠",票是小阿姨在開展不久就幫我們買好了,也早早給了票,一再的提醒我們要記得去,駁二雖然離學校近,但我們卻仍是推托著時間沒看,直到展期快結束了,我們終於來了.

每次來駁二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只覺得它真是愈來愈"現代",尤其,真是創意的集中地,在這裡,總能看到各式各樣新奇有趣極富創意的作品,連賣東西的車子都饒富趣味.

合1合2

這裡的展場愈來愈多,幾乎找不到積木展的位置,姐姐將我們帶到另一個展創意的地方,直到問了人才知,對啊,就在我們上次騎腳踏車要去旗津的路上曾看到呢!

一顆顆小小的樂高積木竟能變化出如此多的作品,這對我們真是大開眼界!創作者Nathan Sawaya原是個律師,不同於多數人用文字,用照片或用圖畫敘述故事,奈森用小時最熟悉的玩具~樂高來表達心中的想法,他習慣使用單一顏色來創作,黃紅藍是他常用的三種顏色,黃,築紅,裂解更是他的三大經典作品.每一個作品都述說著奈森的心裡故事,其實也是許多大人都曾有過的困境,無奈!

正因為每個創作都是有感而發,才能打動每一個"看故事"的人,更引起每一個心有所感的人極大共鳴!

合3 合4 合5 合7

每一個作品媽媽都喜歡,尤其是它所傳達出的故事,孩子們直逼問一定要選出一項最喜歡的作品,那就那件由真提琴與積木提琴及其影子所輝映而出的一幅交響樂吧!妹妹印象最深刻的則是那隻大暴龍,是啊!哪個小孩不被它的大所震攝呢!讓姐姐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那幅"我的男孩".

這次的觀展模式是同一個空間中爸爸拿著相機四處取景,姐姐練習自己看說明欣賞,媽媽帶著妹妹解說牆上的文字,當大家都在同一空間裡看完再轉住下一個空間.對姐姐而言,或許稍有些辛苦,當不想看字時,只能成為走馬看花,妹妹進步許多,每一個作品都要媽媽逐字解說,尤其展場中寫了一小段小說故事"聖誕節禮物的盒子",妹妹聽著媽媽以極快的速度念著故事內容,竟還能聽得津津有味呢!沒寫完的故事情節還困擾了妹妹好一陣子.

合8合6

在展場裡除了看到臺灣地標101大樓,還看到了駁二的代表~工人及漁婦,巿長花媽也入列,顯見創作者極有心,讓高雄在地人的心中有了不一樣的溫馨感覺,至於旺仔寶寶的出現,我想是因為主辦單位裡有中時的緣故吧!   合9

早前聽聞許多來過積木展的人覺得這不是給小孩而是給大人看的展覽,更批評讓小孩唯一有參與感的創作體驗區狹小擁擠不堪...

這的確不是給小孩看的展覽,每一個作品的內心故事都是如此的深層,我倒很訝異妹妹今天能如此的投入.其實,小孩到此看到各種作品雖不能瞭解創作者想敘說的心情,但看到一顆顆小小的積木能排列堆疊創造出這各式各樣的形式不也是一種啟發?

至於體驗區,真的是一個大敗筆!他沒有為小小孩貼心設計的創作區,而小孩大人擠著站著創作,頗是辛苦.姐姐很努力地排著自己的名字,妹妹本想如法炮製,但第一個字不太會寫,索性由不太像的字延伸出一個不太像的機器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